二战的空前浩劫使人类在其后的七十年间一直在思考:战争因何而起,如何才能避免战争。而这一思考,对于战争的两个主要发起国德国和日本则尤为重要。央视纪录片《光明与阴霾-德日二战反思录》详细讲述了战后德日两国从政府到民间对战争问题的认识过程,以大量细节分析对比了两国在国家话语、法律制定、教育、文化、民间活动等方面的不同态度和做法。
1939年-1945年,人类经历了有史以来最为惨痛的一次浩劫。在这次浩劫中,约7000万人直接死于战争及与战争相关原因,并造成5万多亿美元资产灰飞烟灭。
这就是空前惨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9月2日,二战的阴霾终于从地球的上空走开。从那一刻开始,全人类就开始了新的发展。战后的世界,人们从未停止思考,如何才能不再走向战争。
在对二战的反思中,最为引人瞩目的自然就是二战的两个主要发起国——德国和日本。然而,在战后的七十年间,这两个元凶国家给予全人类的答复却截然不同。
1970年12月7日,在一场大雪过后,东欧迎来了那一年最寒冷的一天。刚刚对捷克、波兰进行完国事访问的时任联邦德国总理的维利·勃兰特,冒着凛冽的寒风来到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下。在向纪念碑献上花圈后,肃穆垂首的勃兰特突然双腿下跪,并发出祈祷:“上帝饶恕我们吧,愿苦难的灵魂得到安宁。”勃兰特以此举向二战中无辜被纳粹党杀害的犹太人表示沉痛哀悼,并虔诚地为纳粹时代的德国认罪、赎罪。
1973年,在接受意大利著名女记者法拉奇采访时,勃兰特谈到了自己当时采取这一出人意外的行动的感受。他说:“我明确区分罪过和责任。我问心无愧,而且我认为把纳粹的罪过归咎于我国人民和我们这一代人是不公平的,罪过只能由希特勒等发动二战的战犯去承担。尽管我很早就离开德国(二战期间勃兰特流亡国外,从事反法西斯斗争),但对希特勒上台搞法西斯主义,我也感到有连带责任。出任德国总理后,我更感到自己有替纳粹时代的德国认罪赎罪的社会责任。那天早晨醒来时,我有一种奇异的感觉,觉得自己不能只限于给纪念碑献一个花圈。我本能地预感到将有意外的事情发生,尽管我不知道是什么事情。献完花圈后我突然感到有下跪的必要,这就是下意识吧?”
勃兰特在波兰犹太人纪念碑前下跪谢罪,被誉为“欧洲约一千年来最强烈的谢罪表现”。这一跪,淡化了饱受纳粹蹂躏的波兰人民沉积在心底里的愤怒,他们为勃兰特的举动感动得热泪盈眶,为德国重返欧洲,赢得自尊,回归正常的发展道路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现任德国总理施罗德曾经亲自去波兰,为刻有下跪谢罪情景的勃兰特纪念碑揭幕。德国还在首都柏林著名的勃兰登堡门附近建立由2700根方柱组成的纳粹大屠杀受害者纪念碑,提醒后人德国走过的歧途绝对不能重现。
然而时至今日,曾经对亚洲人民犯下滔天罪行的日本却依旧不承认自己应当承担的战争责任——否认大屠杀、美化侵略历史、靖国神社“拜鬼”……一次次的粉饰,一次次的谎言,一次次刺痛亚洲人民的心,一次次引发全世界爱好和平的正义人士们的愤慨。这就是日本,一个曾经发动战争的元凶对全人类的答卷。
曾几何时,在“冷战”的阴霾下,有活人却说着“鬼话”!二战结束后,美军开始了在日本的长期军事占领。美军占领结束后,军国主义在日本死灰复燃。一批甲级战犯掌握了社会话语权。曾经有一组非常可怕的数字,证明着日本对战争毫无愧疚——20世纪60年代末期,只有17%的日本人认为对中国做了坏事。
整整七十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次回首那段历史的时候,我们又应该有怎样的情愫?
本集将德日二战后在政治和民众层面的反思过程进行了梳理,日本战败初期由美军占领,美国先是利用天皇的权威来统治日本,导致对战争责任的追究不彻底,随后的冷战又使日本成为美国在亚洲的合作者,时代遭际以及日本几乎未曾改变的上层结构,使得日本失去了彻底反思的机会。而德国,战后的第二代人在知道历史真相后,极力揭开历史疮疤,勇敢面对这段历史。
本集主要从大屠杀和历史教科书两个方面,来谈德日对战争罪行态度的不同。日本右翼至今否认或模糊南京大屠杀的事实,在舆论和教育等方面进行反宣传,导致民众认识混乱。而德国则制定法律,对否认大屠杀等罪行的言论给予严惩。
本集详细讲述了日本军国主义最重要的载体——靖国神社的前生今世,分析今天日本政治家如何利用靖国神社来鼓动民意。同时,也通过翔实事例,讲述了战后德国人,如何面对自己民族的历史污点,如何建立起真实的民族认同。
二战结束后,为了化解德法两国的宿仇,使欧洲摆脱分裂的局面,德国切实做出了一系列努力,随后又在领土等重大问题上向波兰等周边国家做出承诺。德国的付出和妥协,特别是德法两国的合作,终于促成了欧洲的统一和复兴。而日本,由于战后缺乏反思,则与亚洲邻国不断发生冲突。